慎余堂余立心,令之,林恩溥结局加番外 慎余堂完本阅读

慎余堂余立心,令之,林恩溥结局加番外 慎余堂完本阅读

时间:2023-11-06 12:05:04作者:李静睿

经典小说《慎余堂》由李静睿倾心创作的一本言情风格的小说,主角余立心,令之,林恩溥,内容主要讲述:余立心翻到《大公报》头版,上称隆裕太后命徐世昌起草的逊位诏书,已将草案交袁世凯审阅。虽说两三月间各地陆续独立,小皇帝退位已成定局,余立心反复读完那四版报纸,却依觉茫然,挑开轿帘暗中四顾,孜城不辨轮廓...

慎余堂

推荐指数:10分

《慎余堂》微信阅读

《慎余堂》 免费试读

从腊月二十起连下五日大雨,孜溪河蓄水漫岸,终于又可行船。余立心卯时即起,草草吃了一碗生椒牛肉粉,冒雨乘轿前往艾叶码头,察看今年最后一批运往楚地的盐船。天色苍黑,冻雨未停,义子胡松执一盏煤油汽灯,让余立心能在轿内读报,《大公报》从天津发到省城再快马送到孜城,已是五日之后,因中途几次转手,有些小字被油墨糊掉,余立心怕消息遗漏,索性订了十份,无论如何能凑出一张完整报纸,算上马钱人钱,这报纸一年花掉他五十两白银。

余立心虚岁不过四十二,掌管慎余堂已有十年。庚戌年末点账,堂下共有水火两旺的盐井二十一眼,火圈五百余口,推牛六百余头,骡马百匹,当年盈余十二万两,主宅前两年扩修,仿的是《石头记》里的大观园,余立心所住小院绿窗油壁,抄手游廊两旁牵藤引蔓,明眼人一看即知,这是薛宝钗的蘅芜院。

孜城中能像余立心这般及时读报的人,不过十人上下。哥老会的袍哥们依然照两百五十年来的惯习,往孜溪河中丢掷刻字竹板传递信息,竹板由孜溪入沱江,再进长江,沿途自有袍哥弟兄拣起,此谓之“水电报”。辛亥年八月,孜城哥老会和同志军以保路为引联合起义,正是用水电报告知省城,竹板上用红漆草书写哥老会切口“大水已冲龙王庙”。待到武昌举事之时,因楚地为长江下游,水电报无法逆流而上,虽说孜城月前已号称独立,但孝义会舵把子陈俊山也是在余立心这里读了《大公报》,方知天下已变。报纸照例延迟五日,不管陈俊山还是余立心,都立于庭中,良久无言,面前各摆一杯茉莉花茶,茶汤冷透,无人续水。院中种有秋菊,开碗大花朵,色白如玉,过了几天,余立心让人将菊花全连根拔起,换成杂色月季,因他觉得菊花兆头不好,让整个院子仿似大清朝的灵堂。

起义之前五日,孜城一切如旧,秋色渐深,孜溪两旁银杏尽染金黄,落叶凋零,漂于水上,煎盐灶房内火光灼灼,工人上身赤裸,向盐锅内点下豆浆,让盐卤澄清杂物,凝固成晶。待到夜色四合,司井、司牛、司车、司篾、司梆、司漕、司锅、司火、司饭、司草的盐场工人各自成团,围住一盆水煮牛肉,每人均能吃下三大海碗白米饭。盐场用牛夏喂青草,冬喂谷草,每日还有升把胡豆,不能服役之后方送往汤锅铺宰杀,肉片得极薄,在滚油中一烫即熟,汤色鲜红,重麻重辣,半明半暗中,青花椒香气四散,盖过灶房中天然气的硫磺味。

倘若站在孜城最高点龙贯山顶,可见楠竹制成的输卤和输气笕管密密匝匝,纵横交错,这才是孜城经脉所在。乾隆朝间慎余堂斥五万两白银之资,铺建了孜城第一根笕管,长达二十里,在此之前,盐卤唯有靠挑夫扁担供应给灶房,彼时每天运输的三千担卤水,不过今天一条笕管的运量。笕管为中空楠竹,接连处用细麻油灰层层缠绕,大部分匍匐地面,过河时在河底挖沟,深埋沟中,谓之渡河笕。有路之处,工人在半空中搭起承重竹架,孜城人就从那竹架下慢悠悠走过,头顶即是盐卤奔流。城中除了大户盐商,没人家中置有钟表,他们浑然不知自己的时间,相较于历史已晚点五日,至少五日。

阅读全文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慎余堂余立心,令之,林恩溥结局加番外 慎余堂完本阅读